敘利亞爆發衝突進入第五個年頭,看不到解決方法,明愛將增加在敘利亞、伊拉克和整個中東地區的工作。
http://www.caritas.org/…/four-years-of-war-in-syria-have-l…/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發放泰北在台助學金
明愛會由2006年開始,特開立『泰北在台就讀學生』助學專案,為關懷並鼓勵泰北學生,能獲得理想成績順利畢業,在未來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美好人生!
2015年3月11日下午由恭請 吳偉立神父,發放103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台學生的助學金,期勉同學們課業蒸蒸日上,愈加精進。
2015年3月11日下午由恭請 吳偉立神父,發放103學年度第二學期在台學生的助學金,期勉同學們課業蒸蒸日上,愈加精進。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印度服務故事三則 (志工:連偉至)
Kalighat 2015/2/06~2015/02/16
印度,一個我從來沒有去過衝擊性那麼大的國家,回國至今都覺得一切像在作夢。而在這為期短短兩個禮拜的志工體驗,卻藏有許多我一輩子無法忘記的領悟與感觸,在此希望與大家分享在垂死之家發生的三個小故事。
48 號病人
第一個故事是48 號病人,他叫本布,被送進來沒多久修女就帶著我跟美國傳教士艾瑞克去幫他塗藥,他全身顫抖坐在最陰的暗角落48 床,掀開毛毯看見他全身皮膚已經大規模性潰爛,左手前臂更是有兩個凹陷見骨的大洞傷口,生殖器官部份表皮感覺快要生蛆,修女告訴我們,他睡在街上被老鼠咬,寄生蟲穿入皮膚內,導致多處皮膚組織壞死,來不及的感到害怕與驚嚇的我們已經戴上手套幫他擦藥,壞死的皮膚觸感像是洗碗的菜瓜布般的粗糙,一面塗他不停用印度文咒罵我們,過程中我觀察到本布的眼神由驚恐,轉為憤怒、難過、直到絕望。上完藥後,虛弱的他開始用盡身上最後一點力氣來哭泣,那一幕我永遠記得,我從未親
眼看見有男人會哭得如此傷心欲絕,剎那間空氣像似被凝結起來一樣,艾瑞克靜靜地拍著他的背輕聲哼唱聖歌,而我只能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隔天馬丁的加入帶給我們一點希望,在法蘭克福讀藥學系的他,專業且冷靜的把本布壞死的皮膚一塊塊撕下來,塗上消毒藥水及藥膏,整個洗澡間充滿了血跟藥水的味道、病人的尖叫聲跟痛苦猙獰的表情,那種光景連在旁念祈禱文的修女及修士也數次低頭難過不已。幾天後,本布的左手前臂傷口處開始有蛆跑出來,修女說這是消毒水跟藥膏逼他們出來的,這次一群志工處理他一個,我握住他的雙手,雲南來的志工陸先生用手電筒照傷口,饒姐的孩子固定住他的頭,修女耐著性子來回在壞死的皮下組織搜尋,將蛆一隻隻從手臂中的死肉夾出,從血肉中夾出蠕動的蛆,數量多達20隻,對於來加爾各答第二天就急性腸胃炎加上重感冒的我,這一幕讓我頭痛欲裂,我感覺這是我的極限了。
接下來的幾天,重複的事情不停地在上演,身理與心理的疼痛使他備受煎熬,餵飯時他邊吃邊流淚,甚至痛到快昏倒,一天會有幾次突然翻白眼全身抽搐,排泄物帶有鮮血,種種情況讓我認為他快撐不下去,但就當我離開前一天,情況開始有所好轉。慢慢的他的真皮傷口開始結痂,他開始會笑,開始變得不會排斥我們幾個常跟他接觸的志工,我們開始跟他有所互動,雖然復原的情形相當慢,但比起剛被送進來的樣子好太多了!
離開前我跟他說這是我在這裡的最後一天,但他聽不懂我講的英文,只是睜著大大的眼睛不停比手勢跟我要餅乾吃,我笑笑的看著他,心中只有無限的感謝,感謝他帶給我的一切。
送終
饒姐是姜老師的朋友,她帶著19歲的小兒子來垂死之家當志工,這年輕人真是英雄出少年,跟他聊聊發現,他不僅態度相當穩重,做起事來反應靈敏且積極,服務一個半月以來,已經抬過3具屍體去火化場,但這事剛好也被我碰上了。
在機構服務一個禮拜左右後,某天一如往常的穿著圍裙準備上工,突然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工作人員對我招手,跟著他上了救護車後,驚見一具屍體在後車箱,恍然大悟是要幫他送終,我無法得知他的容貌,因為全身像木乃伊一樣已經被繃帶封起來,紅衣司機大哥要我坐在後座保護屍體不要位移,前座是一位來自紐約百老匯的廣告設計家,他叫 James,第一天上工就跟我一樣被叫來搬屍體。由於一路上司機開的極為顛頗,加上屍體是直接放在擔架上,並沒有任何保護及防衝擊的護具支撐或固定,所以車內的震動讓往生者身軀不停得大幅度上下來回,頭頸部更是數次撞到擔架上,後座的我看得相當無奈。40 分鐘的車程我的視線不
停在車窗外的景色跟往生者身上來回,心中沒有害怕反而充滿了榮幸,雖然我沒見過眼前這位往生者,但是能夠為他送最後一程是我唯一可以幫他做的最後一件事。
加爾各答的火化場不如說是座垃圾場,沒有任何火葬設備,更沒有骨灰罈或放置骨灰的建築物,有的就是幾間小房子及幾隻狗,我們將屍體用擔架抬到一個小房間,然後將他抬到水泥桌上,我的手抓他的腳時,已明顯感受到有屍水滲出,接著就是那裡的工作人員進行火葬,聽說是用稻草點火燃燒。回程時,許多當地人好奇的盯著坐在救護車外國人的我看,有些人面帶微笑的對我敬禮,他們應該知道我們在做甚麼,坐在救護車兼靈車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印度人對死亡的尊敬。
包容全世界
我在垂死之家認識一位日本志工,她是一位身材嬌小的中年女士,對每一位志工都非常有禮貌,有一次看見她在陽台喝奶茶休息時,我跑過去跟她聊天,她說她在這裡服務已經超過10 年了!我整個傻眼!身高只有150 公分的瘦小女人可以在這種充滿許多血腥震憾畫面且平均一個月會走掉3 個病患的機構超過10 年。
最讓我難忘的是,當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可以讓你待這麼久時,她用有智慧且笑笑的語氣回我:德雷莎修女待在這裡17年了,我不過才10年而已,一點也不長啊。短短的一句話讓我沉思許久,低著頭看著垂死之家樓下亂象叢生的環境,我打從心底的佩服這位日本人。
之後,陸陸續續問了其他志工來這裡的動機,發現不少來垂死之家的志工,都有特別且難得的原因,有韓國女孩因工作壓力太大,一個弱小女孩跑來這裡做了4個月的志工。一位於丹麥任職的銀行經理遭裁員後,賣掉房子和車子來這裡尋找生命的意義。紐約百老匯廣告製作人受夠了忙碌的都市生活,帶著他的朋友第三次來這裡尋找心靈的平靜,共通點是當他們人生遇到瓶頸或挫折時,這些人選擇了去幫助別人。
「May God break my heart so completely that the whole world falls in.」願上帝把我的心徹底打碎好讓我的心中擁有整個世界!現在讀到這句德雷莎修女的禱告詞,心中響起了那麼一點共鳴,當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消失的時候,並不是上帝對你的懲罰,而是上帝要你去接受平常你忽視或看不到的東西。「當你的人生一帆風順時,你不可能會去體會那些貧困潦倒的人的生活。」一位來自紐約高大帥氣的型男馬克跟我說過這句話,耶穌若要你去了解貧窮,他會讓你貧窮,唯有這樣你才能大徹大悟去省思。來垂死之家許多稍有年齡的志工,背後應該都有
一段的艱辛且令人感動的故事。
心得
一直以為我是要去幫助可憐的人,但回想起來被幫助的是自己,在那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在想是不是上帝給我微弱的 signal,要我去思考那背後的意義。街道上處處充滿衝擊性的影像,兩歲小女孩被寄生蟲寄生,肚子是同齡三倍大,光著下半身從我旁邊經過,急性腸胃炎找上門,連續四天靠吐司度日,鼻涕從膿鼻涕到帶血的鼻涕,手上破皮流血帶兩層手套照樣洗衣服、清廚餘,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的做志工,但看到像本布那樣的病人時,腦中所想的只剩「我要幫助你」。我相信上帝給我力量,在我不敢接觸病患的時候,他給我勇氣與信心,在我感冒腸胃炎的時候,給我毅力撐過去,感謝耶穌,就像我們每天在Mother House
出發前唱的那首歌一樣:
We have our hope in Jesus
That all things will be well
In the lord.
連偉至 2015/2/26
印度,一個我從來沒有去過衝擊性那麼大的國家,回國至今都覺得一切像在作夢。而在這為期短短兩個禮拜的志工體驗,卻藏有許多我一輩子無法忘記的領悟與感觸,在此希望與大家分享在垂死之家發生的三個小故事。
48 號病人
第一個故事是48 號病人,他叫本布,被送進來沒多久修女就帶著我跟美國傳教士艾瑞克去幫他塗藥,他全身顫抖坐在最陰的暗角落48 床,掀開毛毯看見他全身皮膚已經大規模性潰爛,左手前臂更是有兩個凹陷見骨的大洞傷口,生殖器官部份表皮感覺快要生蛆,修女告訴我們,他睡在街上被老鼠咬,寄生蟲穿入皮膚內,導致多處皮膚組織壞死,來不及的感到害怕與驚嚇的我們已經戴上手套幫他擦藥,壞死的皮膚觸感像是洗碗的菜瓜布般的粗糙,一面塗他不停用印度文咒罵我們,過程中我觀察到本布的眼神由驚恐,轉為憤怒、難過、直到絕望。上完藥後,虛弱的他開始用盡身上最後一點力氣來哭泣,那一幕我永遠記得,我從未親
眼看見有男人會哭得如此傷心欲絕,剎那間空氣像似被凝結起來一樣,艾瑞克靜靜地拍著他的背輕聲哼唱聖歌,而我只能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隔天馬丁的加入帶給我們一點希望,在法蘭克福讀藥學系的他,專業且冷靜的把本布壞死的皮膚一塊塊撕下來,塗上消毒藥水及藥膏,整個洗澡間充滿了血跟藥水的味道、病人的尖叫聲跟痛苦猙獰的表情,那種光景連在旁念祈禱文的修女及修士也數次低頭難過不已。幾天後,本布的左手前臂傷口處開始有蛆跑出來,修女說這是消毒水跟藥膏逼他們出來的,這次一群志工處理他一個,我握住他的雙手,雲南來的志工陸先生用手電筒照傷口,饒姐的孩子固定住他的頭,修女耐著性子來回在壞死的皮下組織搜尋,將蛆一隻隻從手臂中的死肉夾出,從血肉中夾出蠕動的蛆,數量多達20隻,對於來加爾各答第二天就急性腸胃炎加上重感冒的我,這一幕讓我頭痛欲裂,我感覺這是我的極限了。
接下來的幾天,重複的事情不停地在上演,身理與心理的疼痛使他備受煎熬,餵飯時他邊吃邊流淚,甚至痛到快昏倒,一天會有幾次突然翻白眼全身抽搐,排泄物帶有鮮血,種種情況讓我認為他快撐不下去,但就當我離開前一天,情況開始有所好轉。慢慢的他的真皮傷口開始結痂,他開始會笑,開始變得不會排斥我們幾個常跟他接觸的志工,我們開始跟他有所互動,雖然復原的情形相當慢,但比起剛被送進來的樣子好太多了!
離開前我跟他說這是我在這裡的最後一天,但他聽不懂我講的英文,只是睜著大大的眼睛不停比手勢跟我要餅乾吃,我笑笑的看著他,心中只有無限的感謝,感謝他帶給我的一切。
送終
饒姐是姜老師的朋友,她帶著19歲的小兒子來垂死之家當志工,這年輕人真是英雄出少年,跟他聊聊發現,他不僅態度相當穩重,做起事來反應靈敏且積極,服務一個半月以來,已經抬過3具屍體去火化場,但這事剛好也被我碰上了。
在機構服務一個禮拜左右後,某天一如往常的穿著圍裙準備上工,突然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工作人員對我招手,跟著他上了救護車後,驚見一具屍體在後車箱,恍然大悟是要幫他送終,我無法得知他的容貌,因為全身像木乃伊一樣已經被繃帶封起來,紅衣司機大哥要我坐在後座保護屍體不要位移,前座是一位來自紐約百老匯的廣告設計家,他叫 James,第一天上工就跟我一樣被叫來搬屍體。由於一路上司機開的極為顛頗,加上屍體是直接放在擔架上,並沒有任何保護及防衝擊的護具支撐或固定,所以車內的震動讓往生者身軀不停得大幅度上下來回,頭頸部更是數次撞到擔架上,後座的我看得相當無奈。40 分鐘的車程我的視線不
停在車窗外的景色跟往生者身上來回,心中沒有害怕反而充滿了榮幸,雖然我沒見過眼前這位往生者,但是能夠為他送最後一程是我唯一可以幫他做的最後一件事。
加爾各答的火化場不如說是座垃圾場,沒有任何火葬設備,更沒有骨灰罈或放置骨灰的建築物,有的就是幾間小房子及幾隻狗,我們將屍體用擔架抬到一個小房間,然後將他抬到水泥桌上,我的手抓他的腳時,已明顯感受到有屍水滲出,接著就是那裡的工作人員進行火葬,聽說是用稻草點火燃燒。回程時,許多當地人好奇的盯著坐在救護車外國人的我看,有些人面帶微笑的對我敬禮,他們應該知道我們在做甚麼,坐在救護車兼靈車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印度人對死亡的尊敬。
包容全世界
我在垂死之家認識一位日本志工,她是一位身材嬌小的中年女士,對每一位志工都非常有禮貌,有一次看見她在陽台喝奶茶休息時,我跑過去跟她聊天,她說她在這裡服務已經超過10 年了!我整個傻眼!身高只有150 公分的瘦小女人可以在這種充滿許多血腥震憾畫面且平均一個月會走掉3 個病患的機構超過10 年。
最讓我難忘的是,當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可以讓你待這麼久時,她用有智慧且笑笑的語氣回我:德雷莎修女待在這裡17年了,我不過才10年而已,一點也不長啊。短短的一句話讓我沉思許久,低著頭看著垂死之家樓下亂象叢生的環境,我打從心底的佩服這位日本人。
之後,陸陸續續問了其他志工來這裡的動機,發現不少來垂死之家的志工,都有特別且難得的原因,有韓國女孩因工作壓力太大,一個弱小女孩跑來這裡做了4個月的志工。一位於丹麥任職的銀行經理遭裁員後,賣掉房子和車子來這裡尋找生命的意義。紐約百老匯廣告製作人受夠了忙碌的都市生活,帶著他的朋友第三次來這裡尋找心靈的平靜,共通點是當他們人生遇到瓶頸或挫折時,這些人選擇了去幫助別人。
「May God break my heart so completely that the whole world falls in.」願上帝把我的心徹底打碎好讓我的心中擁有整個世界!現在讀到這句德雷莎修女的禱告詞,心中響起了那麼一點共鳴,當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消失的時候,並不是上帝對你的懲罰,而是上帝要你去接受平常你忽視或看不到的東西。「當你的人生一帆風順時,你不可能會去體會那些貧困潦倒的人的生活。」一位來自紐約高大帥氣的型男馬克跟我說過這句話,耶穌若要你去了解貧窮,他會讓你貧窮,唯有這樣你才能大徹大悟去省思。來垂死之家許多稍有年齡的志工,背後應該都有
一段的艱辛且令人感動的故事。
心得
一直以為我是要去幫助可憐的人,但回想起來被幫助的是自己,在那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在想是不是上帝給我微弱的 signal,要我去思考那背後的意義。街道上處處充滿衝擊性的影像,兩歲小女孩被寄生蟲寄生,肚子是同齡三倍大,光著下半身從我旁邊經過,急性腸胃炎找上門,連續四天靠吐司度日,鼻涕從膿鼻涕到帶血的鼻涕,手上破皮流血帶兩層手套照樣洗衣服、清廚餘,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的做志工,但看到像本布那樣的病人時,腦中所想的只剩「我要幫助你」。我相信上帝給我力量,在我不敢接觸病患的時候,他給我勇氣與信心,在我感冒腸胃炎的時候,給我毅力撐過去,感謝耶穌,就像我們每天在Mother House
出發前唱的那首歌一樣:
We have our hope in Jesus
That all things will be well
In the lord.
連偉至 2015/2/26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聆聽.呼吸印度
<聆聽.呼吸印度> 王栩珊(香港)
印度,從來都不是一般旅客外出旅遊的選擇之列,當地的強姦、偷竊案、疾病(包括近年出現的炭疽病、狂犬病、禽流感、日本腦炎等),不少踏足過的旅客都曾出現腸胃不適,更曾有朋友被的士司機丟在陌生的路旁,這都令不少人對前往印度為之卻步,甚至營造了一股「白色恐怖」。
今次到印度17天,到訪加爾各答、Kanpur及看恆河之處Varanasi,除了希望到德蘭修女仁愛之家做義工/服侍,也期望加深體驗印度文化及地道生活。萬幸我們這趟旅程非常安全,也沒有身體不適。
我們每天先在Mother House唱聖詩﹕「We have our hope in Jesus…that all things will be well in the lord」,第一次聽,就有種莫名的感動。德蘭修女仁愛之家有很多服務中心,其中我們去了Shanti Dan,那裡是精神病收容所,有上百個精神病/智障女士及女童。洗衣掠衣過後,我們便為智障女士餵食。初時以為一些智障者是兒童,因為看起來只有10歲左右,但細問其他義工下,才知道她們竟已40多歲。
那裡有物理治療師,每天為她們做伸展運動。物理治療師說見到她們由最初只會躺著,到慢慢會走路,為她們一天一天慢慢的進步而快樂。Shanti Dan牆上滿是色彩繽紛的壁畫,寫著「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她們在世人的眼中看來是沒有用,沒有自理能力,然而神同樣派天使看顧她們,她們的笑容,比其他一些正常人笑得更燦爛。
垂死之家,是仁愛之家最有名的一所收容中心,男女病人劃分,男的那邊情況較嚴重,曾聽聞有病人被老鼠咬至皮肉腐爛,義工要幫忙取皮膚裡的蛆蟲出來,一共取出20隻蛆蟲,非常駭人!亦有義工第一天就要幫忙抬屍體上靈車,將其放置「荒野」。當然我並不渴求經歷這些「大場面」,在女病人那邊,心靈關懷的需要比身體痛楚的安慰來得更多。那裡沒有很嚴重的病患者,都是日常照料,如為婆婆遞水、按摩、扶她們上洗手間,再抱她坐上如廁椅。我曾協助一個婆婆上洗手間,她四肢瘦骨嶙峋、身體虛弱,不過還很落力的向我擠出一個禮貌的微笑。
另有一個女病人,她看著遠處的窗子在哭,不知道她是追憶往事、恐懼未來,還是甚麼原因,哭得很慘,我走過去她的床邊為她擦眼淚,問她怎麼了,她搖搖頭,知道跟我說也是「雞同鴨講」吧!我不明白她的印度語,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是笑著對她說﹕「Jesus Loves You,We love you!」她點點頭看著我,那刻我們眼神對望,像是心意交通,然後我借我的肩膀讓她哭,好好釋放情緒。語言不通,我相信對義工服侍並不會帶來很大的障礙,一個微笑、緊握著對方的手,比說一句話更有力。

當想到德蘭修女出生於阿爾巴尼亞,卻在18歲開始在印度跟隨耶穌進入貧民窟,在窮人之中服侍耶穌,想像她的服侍一定很不容易,現時仁愛會的收容所、慈善機構遍佈127個國家。德蘭修女的事工,令無數的老弱無家者、患病的得到愛、關懷與照顧。記得看過有關德蘭修女的書,說述曾有病人對德蘭修女說,他一生活得像頭狗,現在(被收容後)才感覺自己像個人。

改變貧民孩童生命 得靠教育
去Kanpur走訪貧民窟,想不到一個貧民窟是那麼一個大的社區,當我們走進貧民窟,有愈來愈多人從家中走出來。貧民窟是非法房屋,住在裡面的家庭,有機會被政府「趕走」, 不少兒童很小年紀就工作,如幫忙賣菜、拾垃圾、膠樽,幫補家計,更有賣淫等。不少家庭問題發生,如暴力、嗜酒,他們更一直被外界歧視。有些貧民窟的人是印度鄰近國家的難民,如當巴基斯坦獨立時,不少難民就湧到印度,避開伊斯蘭教的壓迫。
貧民窟小朋友的生命可以如何改寫?教育,非常重要。然而,由於家庭經濟問題,小朋友沒有機會上學,雖然政府學校便宜,但學校質素差,為了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予貧民窟兒童,有組織成立非正式學校,收錄並教授不同年紀的小朋友,為他們補底,助他們升上私校。跟一個貧民窟家長傾談(經印度朋友翻譯下),他的孩子未接受教育前經常賭錢、偷竊,上學後變乖了很多,她希望孩子將來有好的工作。
社會歪風難改
印度的貧窮,不只是物質上的貧窮,更牽涉人權上的尊嚴,當中某程度上源於其種姓制度。雖然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大部分的鄉下,種姓制度及生活方式依然沒變。「無形的」種姓制度中最低級的首陀羅,及階級以外的「賤民」,都被規範了職業,而在血緣上,種姓亦受世襲,地位永遠不能改變。
印度強姦案嚴重,曾有女子晚上看戲後上巴士被一眾男乘客輪姦,可悲的是身邊沒有人喝止,因為當地的男士認為女士不應在晚上外出,且她穿著美麗,令男人生起強姦的心念,是女子的錯,其「道德觀」令人膛目結舌。更可悲的是,不少女子都「認命」,接受了自己比男士較卑微的身份,而不敢發聲。加上一直扭曲的家庭教育,母親在家中縱容長子或獨子欺負姊妹,又教女兒要服從男士,遇有欺壓也要忍,造就愈來愈霸王的男士。不過,隨著社會的改變,現時女士也慢慢意識到自己的權利。
整個社會男尊女卑觀念很重,特別是農村仍不重視女性,墜胎、女嬰被遺棄的事件仍很普遍,更有孩子被父母放在牛奶中被勒死。貧窮家庭更不時出現婦女、女孩營養不良的情況,且傳統上母親不能跟兒子同桌吃飯,必先等兒子吃過後才進餐。一切一切,實在令人抓不著頭腦。
印度執政者貪污、一方面要耀武揚威,如2014年12月發射無人太空船火箭,又發展核武,卻無視窮人的基本人權及生活需要。印度要進步、要走向文明、民主,若人心不改,相信路漫漫……
想了解印度的真貌,鼓勵大家計劃起行! 世界上最可悲的,不是貧窮,而是當我們對貧窮、痛苦的人視而不見,才是最可悲。
讓我們多為印度祈禱!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終止飢餓‧為愛而走 End Hunger: Walk the World 2015
終止飢餓‧為愛而走
End Hunger: Walk the World
2015
一、
活動緣起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WFP)資料顯示,2015年世界上有8.05億的飢餓人口,每9個人中就有1人受到飢餓的威脅,從2013到2015,世界飢餓人口從8.7億人下降至8.05億人,如飢餓人口持續下降,在可預期的未來,世界飢餓人口將以零畫下句點。
終止飢餓是全球性的行動與必需達成的目標,大部份人認為飢餓導致死亡的主因,為乾旱或戰爭衝突帶來的飢荒,但這只佔10%的比例,百分之90%因飢餓而死亡的人,是由於長期缺乏充足的食物,長期飢餓與營養不良的人,多數是小農與無土地者、婦女與兒童。
終止飢餓首要面對的便是提供實際的糧食救援與解決飢餓的根本原因,8元台幣(0.25美元)可以提供一個孩童一日所需的食物與營養,將全球生產的糧食平均分配給71.9億人口,每人每天可獲取2844卡路里,全世界的糧食充足,但糧食分配失衡是飢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出「零飢餓挑戰」:「兩歲以下發育不良兒童人數為零、100%的人每天有足夠食物、所有食物系統都是可持續的、小農的生產力與收入增加100%、食物零損失、零浪費」
2015「終止飢餓.為愛而走」響應聯合國「零飢餓挑戰」,透過步行的實際行動,促進對飢餓者的人道援助,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我們要為所有默默挨餓的人發出呼聲,直到這呼聲變成能撼動世界的怒吼。」
二、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台灣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正義和平組、台灣明愛會
合辦單位: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牧靈福傳處
協辦單位:台北總教區十五所天主教學校宗教輔導、徐匯中學、基督生活團
天主教台北傳協會、天主教永和耕莘分院、第四世界運動
蘆洲聖若瑟天主堂、長老教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
聖母聖心會平安居、芒草心慈善協會
三、
執行方式
(1) 公益遊行:
以徒步行走的方式表達與飢餓貧童同在,他們每天在飢餓的狀況下仍需赤腳步行數公里求學。
(2) 募款:
郵局劃撥
劃撥帳號19710318
戶名:台灣天主教修會會士協會
請註明「終止飢餓」
本捐款收據可抵免綜合所得稅,捐助單位頒發感謝狀
四、
辦理時間
五、
參加對象
中學學生、社區民眾,預計1500人
六、
活動內容
集結場所:徐匯中學操場
報到進場:09:00-09:30
開 幕 式:09:30-10:00 活動宣誓、祝福派遣、注意事項
遊 行:10:00-11:00 徐匯中學至三重集賢環保公園
閉 幕 式:11:00-12:00 見證分享、音樂表演
解散場所:三重集賢環保公園
七、
捐助對象
海星中學柬埔寨計畫、天主教弘道仁愛之家、光鹽愛盲協會
八、
獎勵
提供參與學生志工服務證明時數4小時
九、
活動經費
三德善會贊助、台灣天主教修會會長聯合會正義和平組活動經費提撥
十、
活動時間表
(1) 開幕式 – 徐匯中學操場
09:00~09:30來賓入場
09:30~09:35歡迎致詞 陳海鵬校長
09:35~09:40活動緣由 吳偉立神父
09:40~09:50行動宣言
09:50~09:55祝福派遣 洪山川總主教
09:55~10:00注意事項
隊伍於徐匯中學集結出發
→ 左轉徒步經中山一路
→ 集賢路北側機慢車道
→ 遊行至三重集賢環保公園
10:00~11:00
(3) 閉幕式 – 三重集賢環保公園
見證分享、音樂表演
11:00~12:00
十一、 遊行路線圖
十二、 報名方式
(1)
報名時間:2月24日星期二 至3月6日星期五
(3)
報名人數上限:每單位150人,遊行總人數1500人,額滿為止
十三、 注意事項
(1)
請自備飲水、防曬、雨具
(2)
請自備簡單午餐,因遊行人數眾多,解散時用餐不易
(3)
請搭乘大眾運輸前往活動會場
(4)
本活動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印度旅行

明愛人 在印度碰上由台灣去的國中一年級小志工,由哥哥(高中二年級)帶領,兩人一同前往加爾各答,在深夜抵達...與明愛人合影,一老一少年歲相差一甲子,成為趣談。二人互相打氣,明愛人佩服小志工年紀雖小志氣高,未來不可限量!
以下是小志工的心得
七年七班二十七號 徐睿
2015年寒假,我到了位於印度的加爾各答。在去之前,我還有點害怕,因為這次的旅程媽媽沒有跟我們一起去,而是只有我跟哥哥兩個人,再加上墜機事件才在幾天前發生,所以有點怕怕的。不過至少我們搭的是世界第五安全的國泰航空,所以比較安心些。我們從下午五點上了飛機,經過香港轉機後,半夜四點才到達加爾各答。
第一天我們先去Mother House吃早餐、唸經文後,就去參觀德雷莎修女創辦的垂死之家。在那裡,我看到許多修女以及來自各國的志工,悉心的照顧那些生病瘦弱的老人。最後晚上去了當地的商場,看到當地物價之後我嚇了一跳,不是太貴,而是太便宜了!但是不知道為甚麼,感覺時間已經過了好久,卻才只過了一天,應該是行程很充實豐富吧!
第二天我們便實際當了第一天的志工,志工的工作也不怎麼輕鬆,像鋪床、洗衣服、照顧重度智障小孩,餵他們吃飯,陪他們玩......等等。因為擰衣服太用力,所以我的手第一天就破皮了。雖然工作量蠻大的,不過工作只有半天,到中午十二點就結束,而且周四可以休息,也還算輕鬆。等吃完午餐略為休息後,下午兩點就會統一出發去參觀一些古蹟或地標,最高紀錄一天就去了四個景點,等到吃完晚餐後才各自回住宿地點,我回到旅館常常腳都是痠痛的,不過也因為運動量大,可喜的是我瘦了兩公斤。
看到那些重度殘障的兒童,覺得自己真幸福,就像走路,對我們來說是稀鬆平常的事,而對他們來說,卻連站起來都做不到。吃飯時沒有人在旁邊幫忙,他們也是無法自己進食的。
印度有很多地方跟臺灣不同,那裡的食物幾乎都是重口味的,不過烹調方式大都是走中式風味的,常常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炒飯,吃起來其實也還蠻好吃的。洗澡時,蓮蓬頭感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東西,我們幾乎都是拿大桶子去裝水,然後慢慢一勺一勺的洗,洗得有點辛苦。印度連路邊的乞丐都跟臺灣不一樣,路邊乞丐人數應該說是多到數不清了,連小孩都有,而且他們都很「主動」,會跑來你身邊一直跟你要,為了要錢,他可能會跟著你走上很長的一段路,錢給了他,他還會繼續要,一直纏著你。也因為貧富差距大、經濟差,所以印度的盜竊率也很高,我們都要隨時小心保管好自己的財物。馬路上噪音很大,印度應該沒有甚麼噪音汙染法,喇叭聲此起彼落,不時還要摀住耳朵才行。印度的營業稅收很重,吃飯時還要多付高達兩成的稅呢!
就這樣,有趣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經過兩個禮拜的旅程後,我跟哥哥道別了幾天來交到的一些各國朋友,搭上了計程車,駛向了機場,雖然飛機有延誤,晚了一個小時,但還是挺開心的,因為趁機買了許多當地的零食和紀念品。登上了飛機,看著遠去的加爾各答,竟開始對這裡的一切產生了依依懷念之情。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保護全球兒童的權利─常見的問題
國際明愛2014年11月13日
在世界上某些地區,戰爭、暴力、貧窮和虐待意味著兒童在他們的家園並不安全,很多兒童和父母一起或單獨離開,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過富裕的生活。
移民工的子女,特別是那些舉目無親的兒童,很容易受到虐待,重要的是國際社會確保這些兒童受到保護,明愛支持兒童權利的公約,這就是全世界確保兒童權利的條約。
1.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權利公約是歷史上最廣泛被認可的人權條約,它保護世界各地18歲以下人民的權利,其中包括保護醫療保健和足夠的營養食品,以及兒童表達自我的權利。這項公約是聯合國自1989年11月20日就採用的。
2.為何明愛支持呢?
明愛認為兒童應該受到保護和培育,這項公約奠定兒童不受虐待,保護自己權利的基礎。明愛認為人權的確立和保護是提升人的尊嚴的關鍵,人的全面發展是明愛工作的中心思想,而尊重人的尊嚴則是明愛工作的基石。
明愛擴展計劃,提升兒童權利。例如:學校供餐計劃,確保兒童有營養的食物可吃,輟學的兒童也有受教育的機會,移民和難民的兒童能有安全的地區活動,明愛支持結束拘留移民兒童的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拘禁流動移民的可怕的認知。
3.有哪些國家已經批准了?
超過190個國家已經批准了這項公約,只有索馬利亞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尚未批准這項條約。因為索馬利亞的政府沒有能力批准,而美國雖然簽署了這項公約,但在批准之前尚需研究聯邦和州法律。
4.批准是否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兒童權利被保護?
從批准公約將其納入國家立法,並確保人們通過這些法律,訴諸司法的道路是漫長的。這項公約是ㄧ個良好的基礎,足以保護兒童。但國家的立法應該反映它所有的原則並保護所有的兒童,包括那些移民兒童。
在賴比瑞亞的伊波拉前線
Andre Stelder ,2015年1月8日
賴比瑞亞似乎控制住了伊波拉病毒的疫情,大量的新發病例只在獅子山國邊境的大角山縣找到。在首都蒙羅維亞有12萬居民,每天都會有一些新的疑似病例。
學校可望於2月2日重新開啓,甚至足球運動也可能在數周內恢復。
危險的是人們放鬆了他們的警戒力,或恢復到更危險的行為。
事實上,在你進入每家商店、賓館或辦公大樓,就得先用氯洗你的手並用熱槍測量溫度。
在一個文化中,握手是常見和熱誠的表現,現在人們卻不再這麼做了。但事情應會慢慢恢復正常的。
2014對賴比瑞亞而言是頗糟糕的一年,每個人都有一個恐怖故事,整個家庭也都被根除。蒙羅維亞天主教醫院喪失了大部份的醫療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並沒有逃跑,卻是死了。
天主教醫院是封閉的,但在美國明愛CRS組織的幫助下,他們正試圖重新訓練其餘的和新招聘的工作人員,然後重新開啓產房。
1月2日,荷蘭海軍船隻卡雷耳門童抵達蒙羅維亞港,運送的物件當中有15公噸來自荷蘭明愛的救援物資和給予賴比瑞亞明愛的一輛小貨車。
賴比瑞亞明愛在荷蘭明愛和其他歐洲明愛的支持下,將為賴比瑞亞最偏遠的農村地區作好伊波拉病毒的預防工作。隔離的家屬將獲得食品和創傷療癒的支持。
恥辱感是一個問題,被家庭和社區拒絕的病人在伊波拉病毒治療單位的照顧下被確認已經完全恢復健康。一位曾經是伊波拉病毒的患者在存活下來之後,依然決定繼續他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許多恐懼和無知佔上風的地方,教會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與指導。
接下來的挑戰將會是學校得重新開啓,六月時總統曾下令關閉學校,學生和老師已經在家裡等了半年多。
公立學校已支付老師薪水,但私立學校還在等待尚未到來的學費,他們無力支付教師薪水。教師像半薪的勞工,他們坐在家裡沒有任何收入已經半年多了。問題是,當學校重新開啓時,誰將會支付學費呢?
伊波拉病毒在播種季節襲擊,擊中了賴比瑞亞的麵包生產區,很多土地仍未開墾。在雨季來臨前的關鍵時刻,人們因為太過恐懼而不敢一起耕種。
現在已是收獲季節,但並沒有甚麼收獲。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幾乎每天都在增加。最近雖然沒有什麼重大的騷亂,但在飢荒時期,和平的狀態可能就會消失。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教宗方濟各2015四旬期文告
教宗方濟各
2015四旬期文告
「你們要堅固你們的心。」(雅五8)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四旬期是讓整個教會、每一個教會團體及每一位信友煥然一新的時期。四旬期更是一個「救恩的時日」(格後六2)。天主沒有先給我們的,祂也不會向我們要求。「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壹四19)。天主與我們並不疏遠,每一個人在祂心中都有一席之地。祂叫得出我們的名字、祂關心我們,任何時候我們若對祂轉面不顧,祂都會來尋找我們。祂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興趣;祂的愛,讓祂無法漠視我們的境遇。通常,在我們健康、舒適時,很容易忘記他人(但是天主父絕不會如此):我們不關心他們的困難、他們的痛苦以及他們所承受的不公義……。我們的心日趨冷漠。只要我還算是健康、過得舒適,我就不會想到那些比較不順心的人。今天,這種冷淡的自私態度已經具有全球性的規模,甚至可以稱之為「冷漠的全球化」。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天主的子民歸向祂的愛時,他們對於歷史中不斷引起的問題,也就找到了答案。在這篇文告中我想提出來的,也是最急迫的挑戰,正是「冷漠的全球化」。
對近人以及對天主的冷漠,也代表了我們基督徒所遇到的真正誘惑。每一年的四旬期,我們都必須再一次聽到先知向我們呼喊、引起我們良心不安的聲音。
天主對我們的世界並不冷漠;祂如此愛了世界,以致於犧牲祂的愛子,好使我們獲得救恩。天主子的道成肉身,以及在世上的生活、死亡、升天,使得天主與人類之間、天與地之間的門,一次為所有的人敞開了。我們幸而有教會宣揚天主的聖言、舉行聖事,並藉著以愛德行事所做的信仰見證(參迦五6),使她就像是拉住這扇門,讓它敞開著的手。但世人卻想退縮回自己的世界,把天主進入世界的門、世人走向天主的門關閉。因此這手──也就是教會,如果遭到排斥、擠壓、受傷,我們一點也不必感到意外。
所以天主子民需要內在的更新,否則我們會變得冷漠、只關心自己。為了更進一步讓自己更新,我願意提出三段聖經章節,做為反省的題材。
1.「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格前十二26)──教會
冷漠就是只關心自己這致命態度,但天主的愛能貫穿這冷漠。教會藉著她的教導,尤其是藉著她的見證,給了我們天主的愛。但我們只能為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作見證。基督徒就是讓天主給穿上美善及慈悲、穿上基督的人,好讓我們像基督一樣,成為天主及他人的僕人。在聖週四的濯足禮中就能明顯地看到這一點。伯多祿不願讓耶穌為他洗腳,但他終於明白,耶穌並不是只想做榜樣,讓我們看到應如何為彼此洗腳而已。只有先讓耶穌洗腳的人,才能為他人洗腳。只有當他們與耶穌「有分」時(若十三8),他們才能服事他人。
四旬期是個讓基督服事我們,好使我們更加肖似祂的好時期。我們每一次聆聽了天主聖言、領受聖事──特別是聖體聖事,就會更肖似祂。我們會成為我們所領受的:基督的聖體。雖然「冷漠」似乎常常占據了我們的心,但在基督奧體內,沒有「冷漠」立足的空間,因為不論是誰,只要是屬於基督的,就屬於同一個奥體,在祂內我們不可能彼此漠不關心。「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十二26)
教會之所以是諸聖的相通,不只因為教會內有諸多聖人,也因為她是一個在神聖事物中相通的團體:天主的愛,在基督內、也在祂所賜與的一切內顯示給了我們。在這些恩賜中,還包括那些讓自己被天主的愛觸動的人的回應。在諸聖的相通中,在神聖事物的分享中,誰也不能獨自擁有任何事物,必要與他人分享一切。既然我們在主內結合,就可以為那些距離遙遠、那些我們不可能親自接觸到的人做些事情,因為我們可以與他們一起,為了他們而祈求天主,願我們都能開放自己,接納祂的救恩計劃。
2. 「你的兄弟在哪裡?」(創四9)──堂區和教會團體
前面所談到的有關普世教會的一切,現在都得應用在堂區和教會團體的生活中。這些教會組織是否能讓我們體驗到自己是一個奧體的一部分?一個能領受、並分享天主所願意給我們恩賜的奧體?一個認得並關心那最弱小、最貧窮、最微不足道的成員的奧體?還是說,我們只安穩地藏身在接納全世界的普世之愛中,卻看不見坐在我們緊閉著的大門外的拉匝祿呢(路十六19-31)?
為了能領受天主所給與我們的,並使它結豐盛的果實,我們必須從兩方面努力,來跨越教會有形可見的界限。
一方面,我們要藉著祈禱與天上的教會結合為一。地上教會的祈禱建立起彼此服務和美善的共融──這共融上達天主台前。天上諸聖曾在天主內找到圓滿,我們也與聖人一起形成了共融的一部分,在其中,「冷漠」已經被「愛」克服。天上的教會凱旋得勝,並不是因為她轉面不顧世人的苦難,只在自己孤立的光榮中歡欣。而是因為諸位聖人曾喜樂地默觀這個事實:就是藉著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他們已經一勞永逸地戰勝冷漠、心硬和仇恨。聖人會繼續在我們的朝聖之路上陪伴我們,直到天主的愛貫透整個世界,得到最後的勝利為止。教會聖師──聖女小德蘭(St. Therese of Lisieux)曾表示,她相信,只要世上還有一個人受苦,在痛苦中哭號,那麼被釘十字架的愛的勝利給天上帶來的歡樂就未圓滿:「我深深相信我在天堂也不能懶散;我渴望繼續為教會及為人靈而工作。」(書信254,1897年7月14日 )
我們分享聖人的功勞和喜樂,就像他們也分擔我們的掙扎,以及我們對平安與和好的渴望。他們對復活基督的勝利所感到的喜樂,給予我們力量,去努力克服我們的冷漠和心硬。
另一方面,每一個基督信仰團體都受召走出自己的世界,投入更廣大的社會團體──社會的一部分,特別是窮人及距離遙遠的人。教會本身就是傳教士;她不能自我封閉,而是要被派遣到每一個國家、去接近每一個人。她的使命就是耐心地為那一位上主作見證,因為上主渴望吸引所有受造物和所有人到天父那裡去。她的使命是把一份無法靜默的愛帶給所有人。教會追隨耶穌基督,走向每一個人、走到天涯海角(參宗一8)。那麼,我們在每一個近人身上都必須看到一位基督為其死而復活的弟兄姊妹。我們自己所領受到的,也是為他們而領受。同樣,我們的弟兄姊妹所擁有的一切,也都是給教會、給全人類的禮物。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多麼渴望凡是有教會的地方,尤其是我們的堂區和教會團體,在這冷漠的汪洋大海中,都能成為慈悲之島!
3. 「你們該堅固你們的心!」(雅五8)──每一個基督徒
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深受冷漠的影響。面對著如潮水般湧來的、有關人類受苦的新聞報導和令人傷感的圖片,我們往往感到自己完全無能為力。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不致捲入這沮喪和無力的漩渦中呢?
首先,我們可以與地上及天上的教會同心合意祈禱。我們不要小看眾口同聲、同心合意祈禱的力量!我希望三月十三及十四日兩天,教會全體、各教區都能遵行「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這活動,好讓這個新的活動成為我們需要祈禱的標記。
其次,我們可以用愛的行動,透過教會的許多慈善機構去接觸近人及遠方的人,藉此幫助他們。四旬期就是一個表達對他人關懷的好時機,藉著一些微小卻具體的標記,表示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
第三,他人的痛苦是一個叫我們悔改的號召,因為他們的需要提醒了我、自己生命的無常,而且我也要依賴天主和我的弟兄姊妹。如果我謙卑地懇求天主的恩寵並接受自己的限度,我們就會相信天主的愛帶給我們的無限機會。我們也能抗拒魔鬼的誘惑,以為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拯救世人及我們自己。
為了克服冷漠,以及我們的自負──認為一切都可以只靠自己,我邀請每一位,趁著四旬期的來臨,響應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說的「心靈的陶成」(參《天主是愛》31)。一顆慈悲的心,並不表示是一顆脆弱的心。任何人若希望自己是慈悲為懷的,必須有一顆強壯而堅定的心,與魔鬼隔絕,卻向天主開放。我們要有一顆願被聖神貫穿的心,好能沿著引領我們到我們弟兄姊妹的道路,將愛帶給他們。最後,我們要有一顆貧窮的心,這顆心了解自己的貧困,能白白地為他人付出。
因此,弟兄姊妹們,在這個四旬期,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的心肖似祢的聖心」(耶穌聖心禱文)。這樣,我們會領受到一顆堅定而慈悲、懇切而慷慨的心,一顆不封閉、不冷漠的心,不被全球化的冷漠所擒獲的心。
我誠心祈禱,藉此希望這個四旬期是每一位信徒、每一個教會團體心靈豐收的時期。我請求各位為我祈禱。願天主降福各位,願聖母瑪利亞保守各位。
亞西西的聖方濟瞻禮
發自梵蒂岡
(台灣明愛會恭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