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保護全球兒童的權利─常見的問題

國際明愛20141113                                                                                                                                        

在世界上某些地區,戰爭、暴力、貧窮和虐待意味著兒童在他們的家園並不安全,很多兒童和父母一起或單獨離開,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過富裕的生活。

移民工的子女,特別是那些舉目無親的兒童,很容易受到虐待,重要的是國際社會確保這些兒童受到保護,明愛支持兒童權利的公約,這就是全世界確保兒童權利的條約。

1.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權利公約是歷史上最廣泛被認可的人權條約,它保護世界各地18歲以下人民的權利,其中包括保護醫療保健和足夠的營養食品,以及兒童表達自我的權利。這項公約是聯合國自19891120日就採用的。

2.為何明愛支持呢?
明愛認為兒童應該受到保護和培育,這項公約奠定兒童不受虐待,保護自己權利的基礎。明愛認為人權的確立和保護是提升人的尊嚴的關鍵,人的全面發展是明愛工作的中心思想,而尊重人的尊嚴則是明愛工作的基石。

明愛擴展計劃,提升兒童權利。例如:學校供餐計劃,確保兒童有營養的食物可吃,輟學的兒童也有受教育的機會,移民和難民的兒童能有安全的地區活動,明愛支持結束拘留移民兒童的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拘禁流動移民的可怕的認知。

3.有哪些國家已經批准了?
超過190個國家已經批准了這項公約,只有索馬利亞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尚未批准這項條約。因為索馬利亞的政府沒有能力批准,而美國雖然簽署了這項公約,但在批准之前尚需研究聯邦和州法律。

4.批准是否意味著這些國家的兒童權利被保護?
從批准公約將其納入國家立法,並確保人們通過這些法律,訴諸司法的道路是漫長的。這項公約是ㄧ個良好的基礎,足以保護兒童。但國家的立法應該反映它所有的原則並保護所有的兒童,包括那些移民兒童。


在賴比瑞亞的伊波拉前線


Andre Stelder ,2015年1月8日

賴比瑞亞似乎控制住了伊波拉病毒的疫情,大量的新發病例只在獅子山國邊境的大角山縣找到。在首都蒙羅維亞有12萬居民,每天都會有一些新的疑似病例。

學校可望於2月2日重新開啓,甚至足球運動也可能在數周內恢復。

危險的是人們放鬆了他們的警戒力,或恢復到更危險的行為。

事實上,在你進入每家商店、賓館或辦公大樓,就得先用氯洗你的手並用熱槍測量溫度。

在一個文化中,握手是常見和熱誠的表現,現在人們卻不再這麼做了。但事情應會慢慢恢復正常的。

2014對賴比瑞亞而言是頗糟糕的一年,每個人都有一個恐怖故事,整個家庭也都被根除。蒙羅維亞天主教醫院喪失了大部份的醫療人員和管理人員,他們並沒有逃跑,卻是死了。

天主教醫院是封閉的,但在美國明愛CRS組織的幫助下,他們正試圖重新訓練其餘的和新招聘的工作人員,然後重新開啓產房。

1月2日,荷蘭海軍船隻卡雷耳門童抵達蒙羅維亞港,運送的物件當中有15公噸來自荷蘭明愛的救援物資和給予賴比瑞亞明愛的一輛小貨車。

賴比瑞亞明愛在荷蘭明愛和其他歐洲明愛的支持下,將為賴比瑞亞最偏遠的農村地區作好伊波拉病毒的預防工作。隔離的家屬將獲得食品和創傷療癒的支持。

恥辱感是一個問題,被家庭和社區拒絕的病人在伊波拉病毒治療單位的照顧下被確認已經完全恢復健康。一位曾經是伊波拉病毒的患者在存活下來之後,依然決定繼續他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許多恐懼和無知佔上風的地方,教會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與指導。

接下來的挑戰將會是學校得重新開啓,六月時總統曾下令關閉學校,學生和老師已經在家裡等了半年多。

公立學校已支付老師薪水,但私立學校還在等待尚未到來的學費,他們無力支付教師薪水。教師像半薪的勞工,他們坐在家裡沒有任何收入已經半年多了。問題是,當學校重新開啓時,誰將會支付學費呢?

伊波拉病毒在播種季節襲擊,擊中了賴比瑞亞的麵包生產區,很多土地仍未開墾。在雨季來臨前的關鍵時刻,人們因為太過恐懼而不敢一起耕種。

現在已是收獲季節,但並沒有甚麼收獲。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幾乎每天都在增加。最近雖然沒有什麼重大的騷亂,但在飢荒時期,和平的狀態可能就會消失。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教宗方濟各2015四旬期文告


教宗方濟各
2015四旬期文告

你們要堅固你們的心。(雅五8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四旬期是讓整個教會、每一個教會團體及每一位信友煥然一新的時期。四旬期更是一個「救恩的時日」(格後六2)。天主沒有先給我們的,祂也不會向我們要求。「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若壹四19)。天主與我們並不疏遠,每一個人在祂心中都有一席之地。祂叫得出我們的名字、祂關心我們,任何時候我們若對祂轉面不顧,祂都會來尋找我們。祂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興趣;祂的愛,讓祂無法漠視我們的境遇。通常,在我們健康、舒適時,很容易忘記他人(但是天主父絕不會如此):我們不關心他們的困難、他們的痛苦以及他們所承受的不公義……。我們的心日趨冷漠。只要我還算是健康、過得舒適,我就不會想到那些比較不順心的人。今天,這種冷淡的自私態度已經具有全球性的規模,甚至可以稱之為「冷漠的全球化」。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天主的子民歸向祂的愛時,他們對於歷史中不斷引起的問題,也就找到了答案。在這篇文告中我想提出來的,也是最急迫的挑戰,正是「冷漠的全球化」。

    對近人以及對天主的冷漠,也代表了我們基督徒所遇到的真正誘惑。每一年的四旬期,我們都必須再一次聽到先知向我們呼喊、引起我們良心不安的聲音。

    天主對我們的世界並不冷漠;祂如此愛了世界,以致於犧牲祂的愛子,好使我們獲得救恩。天主子的道成肉身,以及在世上的生活、死亡、升天,使得天主與人類之間、天與地之間的門,一次為所有的人敞開了。我們幸而有教會宣揚天主的聖言、舉行聖事,並藉著以愛德行事所做的信仰見證(參迦五6),使她就像是拉住這扇門,讓它敞開著的手。但世人卻想退縮回自己的世界,把天主進入世界的門、世人走向天主的門關閉。因此這手──也就是教會,如果遭到排斥、擠壓、受傷,我們一點也不必感到意外。

    所以天主子民需要內在的更新,否則我們會變得冷漠、只關心自己。為了更進一步讓自己更新,我願意提出三段聖經章節,做為反省的題材。

1.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格前十二26──教會
   冷漠就是只關心自己這致命態度,但天主的愛能貫穿這冷漠。教會藉著她的教導,尤其是藉著她的見證,給了我們天主的愛。但我們只能為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作見證。基督徒就是讓天主給穿上美善及慈悲、穿上基督的人,好讓我們像基督一樣,成為天主及他人的僕人。在聖週四的濯足禮中就能明顯地看到這一點。伯多祿不願讓耶穌為他洗腳,但他終於明白,耶穌並不是只想做榜樣,讓我們看到應如何為彼此洗腳而已。只有先讓耶穌洗腳的人,才能為他人洗腳。只有當他們與耶穌「有分」時(若十三8),他們才能服事他人。

    四旬期是個讓基督服事我們,好使我們更加肖似祂的好時期。我們每一次聆聽了天主聖言、領受聖事──特別是聖體聖事,就會更肖似祂。我們會成為我們所領受的:基督的聖體。雖然「冷漠」似乎常常占據了我們的心,但在基督奧體內,沒有「冷漠」立足的空間,因為不論是誰,只要是屬於基督的,就屬於同一個奥體,在祂內我們不可能彼此漠不關心。「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格前十二26

教會之所以是諸聖的相通,不只因為教會內有諸多聖人,也因為她是一個在神聖事物中相通的團體:天主的愛,在基督內、也在祂所賜與的一切內顯示給了我們。在這些恩賜中,還包括那些讓自己被天主的愛觸動的人的回應。在諸聖的相通中,在神聖事物的分享中,誰也不能獨自擁有任何事物,必要與他人分享一切。既然我們在主內結合,就可以為那些距離遙遠、那些我們不可能親自接觸到的人做些事情,因為我們可以與他們一起,為了他們而祈求天主,願我們都能開放自己,接納祂的救恩計劃。

2. 你的兄弟在哪裡?(創四9──堂區和教會團體
   前面所談到的有關普世教會的一切,現在都得應用在堂區和教會團體的生活中。這些教會組織是否能讓我們體驗到自己是一個奧體的一部分?一個能領受、並分享天主所願意給我們恩賜的奧體?一個認得並關心那最弱小、最貧窮、最微不足道的成員的奧體?還是說,我們只安穩地藏身在接納全世界的普世之愛中,卻看不見坐在我們緊閉著的大門外的拉匝祿呢(路十六19-31)?
 
    為了能領受天主所給與我們的,並使它結豐盛的果實,我們必須從兩方面努力,來跨越教會有形可見的界限。
 
    一方面,我們要藉著祈禱與天上的教會結合為一。地上教會的祈禱建立起彼此服務和美善的共融──這共融上達天主前。天上諸聖曾在天主內找到圓滿,我們也與聖人一起形成了共融的一部分,在其中,「冷漠」已經被「愛」克服。天上的教會凱旋得勝,並不是因為她轉面不顧世人的苦難,只在自己孤立的光榮中歡欣。而是因為諸位聖人曾喜樂地默觀這個事實:就是藉著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他們已經一勞永逸地戰勝冷漠、心硬和仇恨。聖人會繼續在我們的朝聖之路上陪伴我們,直到天主的愛貫透整個世界,得到最後的勝利為止。教會聖師──聖女小德蘭(St. Therese of Lisieux)曾表示,她相信,只要世上還有一個人受苦,在痛苦中哭號,那麼被釘十字架的愛的勝利給天上帶來的歡樂就未圓滿:「我深深相信我在天堂也不能懶散;我渴望繼續為教會及為人靈而工作。」(書信2541897714

    我們分享聖人的功勞和喜樂,就像他們也分擔我們的掙扎,以及我們對平安與和好的渴望。他們對復活基督的勝利所感到的喜樂,給予我們力量,去努力克服我們的冷漠和心硬。

    另一方面,每一個基督信仰團體都受召走出自己的世界,投入更廣大的社會團體──社會的一部分,特別是窮人及距離遙遠的人。教會本身就是傳教士;她不能自我封閉,而是要被派遣到每一個國家、去接近每一個人。她的使命就是耐心地為那一位上主作見證,因為上主渴望吸引所有受造物和所有人到天父那裡去。她的使命是把一份無法靜默的帶給所有人。教會追隨耶穌基督,走向每一個人、走到天涯海角(參宗一8)。那麼,我們在每一個近人身上都必須看到一位基督為其死而復活的弟兄姊妹。我們自己所領受到的,也是為他們而領受。同樣,我們的弟兄姊妹所擁有的一切,也都是給教會、給全人類的禮物。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多麼渴望凡是有教會的地方,尤其是我們的堂區和教會團體,在這冷漠的汪洋大海中,都能成為慈悲之島!

3. 你們該堅固你們的心!(雅五8──每一個基督徒
    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深受冷漠的影響。面對著如潮水般湧來的、有關人類受苦的新聞報導和令人傷感的圖片,我們往往感到自己完全無能為力。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不致捲入這沮喪和無力的漩渦中呢?

    首先,我們可以與地上及天上的教會同心合意祈禱。我們不要小看眾口同聲、同心合意祈禱的力量!我希望三月十三及十四日兩天,教會全體、各教區都能遵行「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這活動,好讓這個新的活動成為我們需要祈禱的標記。

    其次,我們可以用愛的行動,透過教會的許多慈善機構去接觸近人及遠方的人,藉此幫助他們。四旬期就是一個表達對他人關懷的好時機,藉著一些微小卻具體的標記,表示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大家庭。

    第三,他人的痛苦是一個叫我們悔改的號召,因為他們的需要提醒了我、自己生命的無常,而且我也要依賴天主和我的弟兄姊妹。如果我謙卑地懇求天主的恩寵並接受自己的限度,我們就會相信天主的愛帶給我們的無限機會。我們也能抗拒魔鬼的誘惑,以為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拯救世人及我們自己。

    為了克服冷漠,以及我們的自負──認為一切都可以只靠自己,我邀請每一位,趁著四旬期的來臨,響應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說的「心靈的陶成」(參《天主是愛》31)。一顆慈悲的心,並不表示是一顆脆弱的心。任何人若希望自己是慈悲為懷的,必須有一顆強壯而堅定的心,與魔鬼隔絕,卻向天主開放。我們要有一顆願被聖神貫穿的心,好能沿著引領我們到我們弟兄姊妹的道路,將愛帶給他們。最後,我們要有一顆貧窮的心,這顆心了解自己的貧困,能白白地為他人付出。

    因此,弟兄姊妹們,在這個四旬期,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的心肖似祢的聖心」(耶穌聖心禱文)。這樣,我們會領受到一顆堅定而慈悲、懇切而慷慨的心,一顆不封閉、不冷漠的心,不被全球化的冷漠所擒獲的心。

    我誠心祈禱,藉此希望這個四旬期是每一位信徒、每一個教會團體心靈豐收的時期。我請求各位為我祈禱。願天主降福各位,願聖母瑪利亞保守各位。

2014104
亞西西的聖方濟瞻禮
發自梵蒂岡

台灣明愛會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