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2015教宗方濟各世界和平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世界和平日文告
201511

「不再是奴隸,而是弟兄姊妹。」

1. 在新年伊始,我們領受天主賜給全人類此一慈悲的恩賜之時,我向每一位男女人士、所有的國家及民族、政府及國家元首,以及宗教領袖,表達我衷心的和平致賀。為此我祈求不再有戰爭、衝突,也不再有人為的或是過去和現在的傳染病造成的災難,不再有天災所引起的破壞。我特別祈求,基於共同的召叫──與天主及與所有善心人士合作,為促進世界的和諧與和平,我們能抗拒誘惑,不再有與我們人性不配的行為。
    在去年的和平日文告中,我談到「在每一位男士和女士的心中,渴望有一個圓滿的人生,其中包括對手足之情這無法壓抑的渴求──促使我們進入與他人共融,不再視別人為敵人或競爭對手,而是把他們視為應予接納和擁抱的弟兄姊妹。[1]」由於我們天性就是要與別人建立關係,註定在被正義與愛所啟發的人際關係中找到滿足,因此我們的尊嚴、自由和自主必須獲得承認及尊重,這是人類發展中最基本的條件。但不幸的是,人剝削人的這一禍患日趨嚴重,嚴重地破壞了我們的共融,以及天主對我們的召叫──打造以尊重、正義與愛為特色的人際關係。此種現象以許多不同的形態表現出,使人輕視他人的基本權利,且壓抑他們的自由與尊嚴,確實令人深惡痛絕。我願意簡單地思考這些問題,使我們能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把所有人「不再視為奴隸,而視為弟兄姊妹」。
聆聽天主對人類的計劃
2. 我為今年和平日文告所挑選的主題,取自聖保祿宗徒致費肋孟書,在書信中,宗徒保祿要求他的合作者,接納敖乃息摩──過去是費肋孟的奴隸,現在是一位基督徒,因此保祿認為他值得被當作自己的弟兄。這位外邦人的宗徒寫道:「也許他暫時離開了你,是為叫你永遠收下他,不再當一個奴隸,而是超過奴隸,作可愛的弟兄」(費15-16)。敖乃息摩成為基督徒後,就成了費肋孟的弟兄。歸化基督,是基督門徒生命的開始,因此是一個重生(參格後五17;伯前一3,使兄弟之情作為家庭生活的重要維繫,也是社會生活的基礎
    在創世紀(參一27-28),我們讀到天主造了一男一女,並祝福他們,好使他們能增加繁衍。祂使亞當和厄娃成為父母,他們也回應了天主要他們生育繁殖的命令,孕育了第一個兄弟之情,就是加音與亞伯爾之間的關係。加音和亞伯爾是兄弟,因為他們出自同一母胎。因此,他們有同樣的源頭、天性和尊嚴,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是按天主肖像所造。
    縱使因手足關係而有同樣的血統,且有同樣的天性和尊嚴,弟兄姊妹間還是有差異存在的。因此,大家都是弟兄姊妹,所有的人都與他人有關係、有所不同,但都共享同樣的來源、天性和尊嚴。這樣,兄弟之情就構成了種種關係的脈絡──成為建立天主所創造的人類大家庭不可缺的實質。
    可悲的是,在創世紀所敘述的第一批受造物,與信友因在基督內重生而成為「眾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的弟兄姊妹,之間有罪惡負面的現實存在──此一事實常常中斷人類的兄弟之情,而且不斷玷汙我們在同一人類大家庭裡成為弟兄姊妹的美好與高貴。加音不但受不了亞伯爾,還出於嫉妒而殺害亞伯爾,因而闖了第一個兄弟鬩牆之禍。「加音殺死亞伯爾,這是他嚴拒履行他作為亞伯爾親兄弟這召叫的悲痛證明。他們的故事(參閱創四1-16)所呈現的,是所有的人都蒙召去合而為一度過人生,完成每個人都關愛他人這困難任務[2]
    諾厄與他孩子的例子也是如此(參創九18-27)。含不尊敬他的父親諾厄,使得諾厄詛咒他那無禮的兒子,而祝福其他那些尊敬他的兒子。這就造成了同一母所生兄弟之間的不平等。
      在有關人類大家庭來源的敘述中,與天主──父親的形象,以及與弟兄疏遠不和的罪,就成為拒絕共融的表現。這罪滋生了奴役文化(參創九25-27),它的後果會從一代延伸到下一代:排斥他人、對人虐待、侵犯他們的尊嚴和基本權利、把不平等制度化。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回歸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的盟約,相信「罪惡在那裡越多,藉著耶穌基督,恩寵在那裡也越格外豐富……」(羅五20-21)。基督、天父心愛的聖子(參瑪三17)降來是要顯示天父對人類的愛。不論是誰,凡是聽了福音而回應召叫悔改的人,就成為耶穌的「兄弟、姊妹和母親」(瑪十二50),因此也成為他父親的義子(參弗一5)。
    一個人不會只透過一個權威的神聖命令,在沒有行使個人自由的情形下,也就是說,在不是自願皈依基督的情形下,就成為基督徒、成為天父的子女和在基督內成為兄弟或姊妹。要成為天主的子女,必然需要悔改:「你們悔改罷!你們每人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們的罪過,並領受聖神的恩惠」(宗二38)。凡是藉由信德,並以他們的生命回應伯多祿宣講的人──不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奴隸和自由人(參格前十二13;迦三28),都進入了第一批基督徒團體中的弟兄關係(參伯前二17;宗一15-16,六3,十五23)。不同的出身和社會地位,不會貶低任何人的尊嚴,也不會排除任何人於天主子民之外。因此,基督徒團體是一個弟兄姊妹分享愛的共融團體(參羅十二10;得前四9;希十三1伯前一22;伯後一7)。

    這一切顯示出,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天主「更新了一切」(默廿一5[3],而且也能救贖人類的關係,包括奴隸和主人之間的關係,因為這福音闡明了二者的共同點:義子的身分以及在基督內的弟兄之情。耶穌自己就對門徒說:「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十五15)。
過去與現在奴役的多種相貌
3. 自亙古以來,在不同的社會裡都有人被人奴役的現象。在人類歷史中有些時期,奴隸制度一般是被人接受的,且受到法律的規範。是法令指出誰出生是自由、誰出生就是奴隸,也提到在什麼情況下,一個生來自由的人會失去他的自由或如何重獲自由。換句話說,法律承認有些人能夠或必須是他人的財產,任由他們處置。一個奴隸能像一件商品一樣,被人買賣、轉讓或取得。
    今天,由於我們尊嚴意識的成長,因而把奴役視為違反人性的罪惡[4],全世界且已正式廢除奴隸制度。每一個人都有權利不處在奴役狀態下,這已經是一個不得違反的國際法律。
    然而,雖然國際團體已針對終止各種相貌的奴役制度有了無數協定,也提出了各種對策來打擊這現象,但是今天還是有好幾百萬的人──兒童、各種年齡的男子和婦女,被剝奪了自由,且被迫生活在類似奴役的情況下。
    我想到許多男女勞工,包括孩童,在不同的領域受到壓制,不論是正式或非正式地,在家庭中或是農地,在製造工廠或是礦場;不論是在勞工法未能遵守國際規範以及最低標準的國家,或是在勞工權益缺乏法律保障的國家,這也同樣是不合法的。
    我也想起許多遷移者的生活狀況,他們在流浪漂泊的生活中忍饑受餓,被人剝奪自由、搶走財物,也經歷了身體及性的虐待。我更想起其中的一些人,他們經過恐懼、不安全的嚴酷旅途,終於抵達目的地時,卻又被拘禁,有時候是在非常沒有人道的狀況下。我想起他們中那些因為各種社會、政治和經濟原因,被迫過著隱名埋姓的地下生活的人。我還想到那些為了遵守法律,不得不度著有損尊嚴的生活,並接受低下的工作條件,尤其是有些國家的法律訂定或允許移民勞工藉著法律的制度依賴他們的雇主,例如,他們合法的居留是以他們的工作合約來申請。是的,我想到的就是「奴役勞工」。
    我也想起那些被迫賣身的人,其中許多為孩童,以及那些性奴隸。我想到那些被迫結婚的婦女──被賣要嫁給人的婦女,還有那些丈夫去世,而被轉給丈夫的親戚,卻沒有任何同意與拒絕權利的婦女。
    我不禁也想起所有那些人,成人與孩童,他們成為器官被販賣、被徵募當兵、乞討、從事不法活動諸如生產和販賣致幻毒品,或各種名目不實的跨國收養者的目標。
    最後,我想到所有被恐怖集團綁架或拘禁的人,目的是要他們成為戰士,或更嚴重的,是一些年輕女性,被利用成為性奴隸。她們很多消失無踪,其他人則被多次販賣、鞭打、肢體遭受傷殘或被殺害。
更深層的原因
4. 今天與過去一樣,奴役植根於人們的觀念,把人視為一件物品。罪惡只要一旦腐蝕了人心,便令我們遠離造物主以及我們的近人,後者就不再被視為有同等尊嚴、賦有同樣人性的弟兄姊妹,卻被視為物品。不論是靠著壓制或欺騙、身體或心理的脅迫,按天主肖像所造的人,他們的自由就被剝奪,被販賣,被貶低為只是他人的財產。他們被人對待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除了這更深層的原因,亦即否認另一個人的人性以外,還有其他的原因來解釋現代的奴役形式。在這些原因中,我首先想到的是貧窮、低度開發以及排外,若加上無法接受教育,或是很少,甚至沒有工作機會,更是雪上加霜。販賣人口以及奴役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想尋找機會脫離赤貧的人;他人聲稱可以雇用卻受騙的人,他們往往落在販賣人口的犯罪組織手中。這些組織網絡擅於利用現代的通訊方法,做為誘拐世界各地年輕人的方式。
    另一個造成奴役的原因,就是人的貪腐。人為了貪財,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奴工和販賣人口,往往需要中間人做共犯,可能是執法人員、政府官員,或是民間或軍方機構。「當人們把金錢,而不是做為經濟體系的中心時,就會出現這種情形。是的,人是按天主肖像所造,並受託掌管所有受造物,必須是社會或經濟體系的中心。一旦人被錢財取代,我們的價值觀就會被顛覆了。[5]
    造成奴役的因素還包括武裝衝突、暴力、犯罪行為和恐怖主義。很多人遭綁架,為的是要被販賣,被徵召為戰士,或被性剝削,而有些人被迫移居國外,離鄉背井,放棄自己的家園、財產,甚至家人。他們不得不另謀出路,不惜失去他們的個人尊嚴,冒著生命的危險,為脫離困境;他們冒險被捲入那惡性循環的圈子裡,陷入悲慘、腐敗,以及對他們有害的後果。
終結奴役的共同承諾
5. 一想到販賣人口,非法走私移民,以及其他公認或未經公認的奴役形式,我們往往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這些現象都是在一個普遍性冷漠的氛圍下產生的。
    令人難過的是,這感覺多半是真的。然而,我願提出一些宗教團體──尤其是女修會團體,為援助那些受害者,多年來默默付出的許許多多的努力。這些機構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工作,當他們努力打破連結販賣者、剝削者與受害者的無形鎖鍊時,還常常遭到暴力相向。那些鎖鍊是一連串的環節構成的,每一個環節都包括精明的心理策略,使得受害者依賴他們的剝削者。他們加上了對受害者以及他們所愛的人不利的勒索、威脅,還加上具體的行動,諸如沒收他們的身份證明文件,以及身體的暴力。宗教團體的行動有三個主要領域:對受害者提供協助、對他們進行心理和教育重建、讓他們重新溶入現在生活或他們來自的社會國家。
    這需要勇氣、耐心和毅力的鉅大任務,值得全體教會和社會的敬重。然而,只是終止對人的剝削這任務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制度面上做三項承諾:預防這樣的行為、保護受害者、對犯罪者給以法律制裁。更進一步來說,由於犯罪組織利用全球網路來達到目的,所以為消除這現象,實際上還需要全世界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
    各個國家必須確保他們自己的法律能真正尊重人的尊嚴,無論是在移民、就業、領養、企業搬遷以及奴工生產的產品銷售等等。還需要有公正的法律,以人為中心,維護基本權利,若是權利受到侵犯,要能恢復那些權利。這法律還要對受害者提供重建人生的機會、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還必須有效執行,不容貪污或逃過懲罰。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必須要被肯定,從文化和大眾傳播開始做起。
    政府與政府間的組織,在遵守輔助原則的情形下,必須協調並採取行動,來打擊從事販賣人口及非法移民的跨國犯罪組織。不同層級的組織顯然必須合作,包括國家及國際間的組織、民間社團及金融界。
   企業界[6]有責任保證受雇者的工作環境有尊嚴,也有足夠的薪資,但他們也該警覺,不讓壓制他人或販賣人口的事,進入銷售管道。除了企業界的社會責任外,消費者也有社會責任。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購買常是一個倫理行為,而不僅是經濟行為[7]
    至於民間社團組織,他們的責任是喚醒大家的良知,推動必要的步驟,以打擊和拔除奴役文化。
    近幾年來,教廷注意到販賣人口的受害者的痛苦,也聽到那些幫助他們獲得自由的教會團體的聲音,因此更加懇求國際團體,希望各個不同的機構能加強合作,以終止這個禍患[8]。教廷也主辦了多次會議,好讓大家注意到販賣人口的現象,同時也推動不同機構間的合作,包括各大學及國際組織的專家,從遷移者的本國、過境國家或收容遷移者的國家來的警察部門,以及負責處理受害者事務的教會機構代表。我希望這些努力在未來仍能繼續擴大。
「手足情深,而非奴役或冷漠的全球化」
6. 教會「在社會中宣揚基督愛的真理」[9],因此不斷投入人性的真理所發起的仁愛行動。教會被委託去向所有的人指示悔改的途徑,讓我們能改變我們看待近人的方式、在每個人身上認出他是人類大家庭中的弟兄或姊妹,並承認他在真理與自由中與生俱來的尊嚴。在聖女若瑟芬.柏姬達(Josephine Bakhita)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這位聖女來自蘇丹達爾富(Darfur)地區,她九歲時被販奴分子綁架,賣到殘暴的主人家。因為她受苦的經驗,再加上她有了信仰,她後來成為「天主自由的女兒」,獻身於修會,為他人服務,特別是為那些最低下、最無助的人服務。這位聖女生活在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即使在今天,她仍是一位榜樣,為許多奴役下的受害者完美地見證了「希望」[10];她能支持所有獻身於對抗這「在現代社會的身體上的傷口,對基督身體的鞭笞」[11]所做的努力。
    有鑑於此,我請求每一位,在符合自己特有角色和責任的情況下,以友愛來對待那些在奴役狀況中的人。讓我們以個人和團體身分自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若遇到可能是被販賣的受害者,或當我們禁不起誘惑,要購買那些很可能是剝削他人者所生產的物品時,我們是否覺得受到了質詢。我們當中有些人,或是出於冷漠,或是出於經濟考量,或是因為陷入日常的憂慮中,對這一切視若無睹。然而,其他一些人卻是決心有些作為,去加入民間組織或是每天都做一些小小的善事,例如給人一句和善的話、一個招呼或一個微笑──小事情卻有大功勞!這不需任何花費,卻能給人希望、開闢途徑,改變另一個在生活中必須隱名埋姓的人的生命;他們也能因此而改變我們的生命。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正面對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問題已超越任一團體或國家的能力。為消除這現象,我們需要全面動員,才足以與此現象的規模相抗衡。為這緣故,我大聲疾呼所有善心人士,以及目睹了現代奴役禍患的遠近人士,包括民間組織的最高層人士,請不要成為這惡事的共犯,不要轉面不顧弟兄姊妹、人類同胞──那些被剝奪了自由和尊嚴的人的痛苦。我們反而要有勇氣去觸摸基督受苦的血肉[12],那是顯示在無數基督稱之為「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瑪廿五4045)的面容上。
    我們知道天主會問每一個人:你對你兄弟做了什麼事?(參創四9-10)。冷漠的全球化,在今天成為許多兄弟姊妹生活中的重擔,需要我們大家打造一個遍及全球的精誠團結及兄弟之情,能帶給他們新希望、幫助他們在這個時代的種種問題中,以及在他們所揭露,也是天主放在我們手中的新天地中,懷著勇氣前進。

2014128 發自梵蒂岡
教宗方濟各




                                           台灣明愛會恭譯




[1] 1號。
[2] 教宗方濟各2014年世界和平日文告,2
[3]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11
[4] 參考2014103「向國際刑法協會代表致詞」:羅馬觀察報,2014103,第4頁。

[5] 20141028,對參加「全球群眾運動」的人士談話:羅馬觀察報,20141029,第7 頁。
[6] 參宗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反省企業界領袖的召叫,2013
[7]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66
[8] 參第103屆國際勞工組織會議,2014522致主席Guy Ryder先生之信函:羅馬觀察報 2014529,第7頁。
[9] 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5
[10] 「由於認識此希望,她被『救贖了』,不再是奴隸,而是天主的自由的孩子。她了解了保祿對厄弗所人所提的,他們先前沒有希望,在世上沒有天主──因為沒有天主所以沒有希望」(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諭,3)
[11] 2014410,對「第二屆國際打擊販賣人口會議:教會與法律力量的合作」談話:羅馬觀察報,2014411,第7頁;參《福音的喜樂》通諭,270
[12] 參《福音的喜樂》通諭,24270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播種更多的愛

小型務農家庭養活了世界

事實上,他們養活了世界上70%的人口,特別是在南半球。
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其實,這一切都是由種子開始的。
千百年來農民一直是種子的管理者,他們在每次收成之後,把最好的果實留下來做為下一季種植的種子。

他們拿這些成果與農民同胞交易,也知道如何培育不同的新品種。

這些做法豐饒了地球,種子的多樣性,使人類抵禦環境的變化和其他農業的威脅。

但也有其他的務農家庭正冒著失去他們的種子的危險。
過去曾是共同世襲的財產,現在正越來越受到企業的利潤控制,這些公司正私有化種子,使小型農民越來越難繼續他們的傳統有機耕種。

自由貿易協定和其他國際條約都禁止農民使用自己的種子,因為他們沒有被認證。相反的,他們必須向這些公司購買種子。

這些種子需要化學肥料和農藥才能成長,並且不能重複使用。

結果,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多,種子的多樣性卻越來越少,小型農民必須努力耕耘才能養家糊口。

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75%已經失去,剩下的更在日漸消失中。

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因為世界糧食的未來正瀕臨危險。

讓我們播種更多的愛!
我們可以幫助小型家庭務農,悍衛他們的安全及使用並交換種子的權利。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明愛團結起來,消除拉丁美洲的貧困

Bishop Jose Luis Azuaje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陸地,明愛在各個前線工作協助打擊數以百萬計人們貧窮生活中的可怕醜聞。

拉丁美洲明愛和加勒比有很多方法確保積聚在極少數人手中的財富能與人共享。我們支持婦女,並授權她們幫助社區、家庭和她們自己。我們以人權的強烈呼聲公開反對折磨我們陸地的不公正。

來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所有二十二個明愛組織的人每四年聚集在一起,這就是為何這星期我們在哥倫比亞,我們選出區域和區域協調的主席,計劃未來的道路:如何能夠更協調的工作,更好地活出我們的信心,並代表教會表達對窮人高於一切的服務,充滿了同情並提供一條充滿歡樂和希望的道路。

我們會議的精神根基於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
,伴隨著聖父,我們夢想的`傳教士選項',就是一種能夠轉化一切的傳教的衝動。使教會的習慣、做事的方式、時間和進度,語言和結構,可以適當引導今日世界的福音化,而不是她的自我保護。

我們的陸地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必須作出回應。經濟危機使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變得更大,我們如何創造一個基於團結而不是競爭的另一種經濟模式?

像很多世界其他各地,我們的陸地正遭受高失業率,即使人們有工作,往往也沒有就業和社會保障。也有越來越多的數字鴻溝顯示有很多人不使用電腦或互聯網,沒有技能得以從數字世界中受益。

許多國家,特別是在中美洲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暴力、幫派和毒販,撕裂了社會的結構。這種不穩定性導致了可怕的痛苦,往往迫使許多兒童逃離。

腐敗的情況愈來愈多,意識形態的弱化通常會激發政黨。事情變得比較即興,政黨則會興起一波民粹主義(舊俄集產主義)。

現在的問題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如何推動價值和尊重人的尊嚴。

明愛在拉丁美洲的組織強烈植根於信仰,在我們的工作和對每個人光明未來的視野,有密切的相互聯繫。我們同心協力回應人們的需要,並互相支持這項工作。

在社區工作時,我們重視並促進人的文化。我們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勢,並利用這些優勢來工作,幫助社區確實發展機遇並提供他們的所需。

因為具備強烈犧牲奉獻的精神,使明愛在拉丁美洲的工作人員以極大喜樂和防治犯罪的態度來工作。我們認識到,當人們顯示愛心,他們和社區將有能力改造自己。當我們努力創造一個更有尊嚴的生活,正義將更專注於維護共同利益。

明愛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拉丁美洲如此強烈團結的心意將可以幫助人們得償宿願。(譯自Caritas Internationalis, 28 October 2014)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伊波拉病毒癱瘓獅子山國凱內馬市 (張佩英譯)

Ebola paralyses Sierra Leonean city

20141030發自國際明愛

安東尼雅修女Anthonia  Ezeibekwe獅子山Sierra Leone凱內馬市Kenema聖玫瑰小學Holy Rosary Primary School的校長,也在東方理工大學Ea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授課。該市如今因伊波拉爆發而被隔離。

有人跑來對我說:「修女,我們今天沒有吃的!」如果當時身上有錢,我就把錢給他們;他們會很高興,也很感恩。如果碰巧我沒帶錢,心中就很難過,更為他們擔心。他們都是單純溫和的人,伊波拉奪去了他們的尊嚴,也奪去了他們的生計來源。

凱內馬市是伊波拉在獅子山國爆發後受創最慘重的城市。市內許多家庭受重創,許多人失去配偶,許多孩童成了孤兒。老百姓深受創傷,也被貼了標籤。

在我管理的聖玫瑰小學裡,至今有一個學生失去母親,兩個失去父親,而其中一個的母親在之前已經去世,於是她成了名副其實的失恃孤兒。

凱內馬市自從被宣布為疫區後,與本國的其他市鎮實行隔離已近三個月,市民被限制只能在市內行動,而且嚴格執行。

只有運送糧食及醫療用品的車輛得以進入凱內馬市,沿途且有多個嚴格的檢查站。運來食物的人把物品價格喊得老高,窮人根本買不起。

我在市場上看到,人們只買少量的必要食物,如米、魚、油和蔬菜,因為價格每天在上升。許多人吃不起正規的三餐。他們看起來臉無血色、營養不良的樣子。不是依波拉殺死人,而是人們沒有體力去反抗戰勝波拉。

凱內馬市,伊波拉危機也癱瘓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學校不能上課。教育部雖然透過電台教授一些課程,鼓勵學生收聽,讓他們問問題或評論,然後收聽答案,但是又有多少學生家裡有收音機,甚至電話老師提問的?

有時我們只注意病人,而忽略了其他也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這些人因負責養家的感染了波拉不治去世而頓失依靠。我的學校裡就有多個學生,因為他們的贊助人死於波拉,從此不能回校繼續學業。

我看到許多學生在市場或街上叫賣,賺錢養家或養活自己;另外的或踢足球,或從早到晚掛在電視上;一些女孩子不再上學,因為她們懷孕了。種種情況令人憂心。即使我們僥倖渡過波拉的危機,它的影響仍會在我們的社會裡延續一段很長的時期。祈禱天主幫助我們!

雖然政府在外國的幫助下,努力遏制這個容易蔓延的病毒,但是仍然有人死於波拉,好些家庭被隔離。

許多民眾仍然不懂預防波拉的方法。為死者清洗、觸摸遺體的傳統儀式,很難為獅國人捨棄;許多人堅持要為所愛的人進行這最後的埋葬儀式。於是,那些為波拉犧牲者清洗、穿著、觸摸、或埋葬的人,感染上病毒;其中幾個又感染了別的人。

我聯絡了凱內馬明愛的詹米先生Patrick Jamiru詹米先生組織了一些「認識伊波拉」的工作坊。他給聖玫瑰小學的老師們提供了伊波拉的相關資訊。

老師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如果打了熱線電話召救護車,卻沒有人要來,該怎麼辦?詹米先生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給他們,說明有事時可找他,他會負責處理;不過他再三強調,絕對不可以碰觸任何屍體。

老師們也想知道,為何工作坊團隊鼓勵大家把病人送到醫療中心?那邊根本沒法治療伊波拉!詹米先生回答說:這樣做,首先是病人的病毒不會傳給家人;然後,中心的醫生和護士會給病人藥物,讓他們舒服一點。

讓我們繼續祈禱,祈願伊波拉很快遠去,我們因而重獲平安!


張佩英譯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三十而立 (祝福天主教福利會)


天主教福利會(CATHWEL)今年慶祝它「三十而立」的喜樂!然而天主教福利會它的原名(Catholic Social Relief)CRS是六十多年前就大名響遍全台灣!因為當年一夕之間由大陸湧來台灣的二百多萬難民潮,對當時物質貧乏的小島是無法應對其日常生活的需求。

美國天主教及基督教的CRS知道後即來台灣,本著「基督的大愛!」馬上接應此需求!提供了物質、救濟品、藥品,讓全國人民至今都津津樂道此項善舉,數不盡的家庭、孩童都是靠救濟品長大的。

我們感謝首任負責CRS的白永恩神父,接著是瑪利諾會的Fr. O’Nel 神父,他們每天都是馬不停蹄、風塵僕僕的全台走透透,去各教區、堂區,分贈物品!這是「急難救助」的必須行動,教會義不容辭的響應了。當時的任務就是救急!救濟!

雖然兩個CRS 機構今天仍存在台灣社會中,但各自在其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分別進入轉型!三十年前天主教福利會(CATHWEL)因應社會的需要轉型為「未婚媽媽」服務。但也就是在此刻面臨斷炊的危機,當年的主任-賴女士來找明愛會梅冬祺神父求助,梅神父不僅為福利會解危,更鼓勵工作人員要以「使命」勇往直前的愛心去持續為弱勢者的服務。

王長慧修女是天主特選的接班人,以她專業的知識及慈悲的愛心,毅然決然、勇敢地扛起「執行長」的職務,且在最快的時間內轉危為安!將福利會經營的有聲有色!可圈可點!董事會的成員們非常地信任王修女,更樂意以「陪伴」支持她,三十年來福利會的成果、服務的選項都是經過祈禱、分辨,是為社會中最迫切的弱勢者為首選

祝福天主教福利會繼續以「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的精神,將托付的使命及任務勇往直前吧!

照片一(取自天主教福利會的facebook網站) 
照片二(取自天主教福利會的facebook網站) 
照片三(取自天主教福利會的facebook網站)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愛閱書箱送泰北—台灣明愛會泰北閱讀推廣募集繪本計畫

各位關心泰北華村華校華文教育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年暑假明愛會教師志工團前往當地教學時,感謝多年前曾送書給泰北建華綜合高中的李映慧老師協助,在她的募書部落協助募書下,已寄送一批繪本至幾所泰北華校。經本會幾次實際走訪泰北多所華校,設置圖書館的泰北華校,以較具規模的中學為主,而館藏情況及書籍借閱情形雖不差,但發現學校圖書館因為管理人員的限制,能夠開放時間不多,加上泰北學童白天需要上泰文學校,只有上課前及放學後才能到中文學校學習,能到圖書館借書的機會很少。至於偏遠或規模較小的學校,則幾乎沒有多少課外讀物或可以供學習上參用的圖書。綜觀泰北華文教育現況除了教科書外,亟需更多生活化、以及具生命教育啟發意涵等可以幫助讀聽寫說的圖書繪本,因此,本會泰北文教工作團隊特再發起愛閱書箱送泰北的募書計畫。

    今年的募書與推廣閱讀工作,將改以行動書箱方式直接分送到中高年級班級教室內,讓學生能更方便借閱,讓班級老師可以就近更易於推廣閱讀。規劃第一階段擬先20所華校為對象,配備80個書箱,採班級與班級間,或校與校際間輪替傳送書箱閱讀,每所學校提供3456年級,每年級各1箱合計4個書箱於班級教室。而為考慮泰北華文程度與臺灣孩童之落差,因此首批書籍優先提供低、中年級圖書,以方便學童們閱讀。

    本募書計畫首批需要的書籍是台灣國小低、中年級程度的繪本圖畫書橋樑書,若募得複本則分送不同學校暫不需要雜誌百科全書工具書

    謹在此邀請願意傳送書香捐書到泰北的朋友們,敬請您發揮愛心,共同關心泰北學童,也請幫忙傳達此訊息給親朋好友們,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參與愛閱書箱送泰北活動。   
                   
                                    台灣明愛會泰北文教組 敬上

募書時間︰1031120—1031230
收書地點︰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129920
(若親送請上班時間送達)
聯絡信箱︰btf3588cly@gmail.com
連絡電話︰0910-501486 (姜樂義)
另中區與南區也有集書點請mail聯繫俾便告知
訊息公告︰天主教明愛會泰北服務組網頁
                    http://www.catholic.org.tw/caritas/tp.htm 或
                    http://caritas-taiwan.blogspot.tw/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柬單卻不平凡的愛與關懷

海外志工體驗加爾各答及柬埔寨說明會及MC志工回娘家台南半日行
11/30(日)上午10:00-12:00 台北明愛會(北市中山北路一段2號中央大樓9樓)
海外志工體驗加爾各答及柬埔寨說明會
12/13(六)下午2:00-5:00 台南二空新村MC德蘭園(台南縣仁德鄉仁愛村6號)
MC志工回娘家台南半日行及加爾各答行前會(順到辦理柬埔寨說明會)
聯絡:台灣明愛會國際志工組召集人
姜老師 btf3588cly@gmail.com    0910501486
關於出團資訊請詳見
http://blog.sina.com.tw/indiavolunteer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天津---愛與生命成長營 (文:馬麗文老師)


    暑期將至,明愛會(Caritas)每年例行的泰北、大陸志工團,已然摩拳擦掌,準備啟航了。七月二日假明愛會台北總會,吳偉立神父為大陸、泰北各組志工團員舉行莊重溫馨的派遣覆手禮。這一季極力傳揚天主大愛的福傳行動,於焉展開。

    天津組組員6人,有明愛會老成員:美娟、錦文和我;外加新血:蒲珍姊、清華、采蕾。主要任務在協助天津仁愛修女會,舉辦青少年「愛與生命成長營」,學員來自全天津國、高中,分成少年、青年組兩梯次辦理,一梯次六天。營隊設於離天津機場約兩小時車程的雙樹牧靈中心。夜幕初垂時我們安抵服務之所。牧靈中心的規模超乎想像,巍峨四層大樓屹立於寬大廣場中,其間隔出無數兩、三人雅房,以供教友避靜休憩。

    夏日清晨四、五時,曙光即透過窗櫺映入斗室。隔窗外探,哇,別有洞天。後窗外臨著寬闊狹長的院落,中間碎石鋪地,彷如小型運動場。四周花木扶疏,陽光弄影,盡頭是一座涼亭,慈藹莊嚴的聖母媽媽佇立其間。幾位教友早已漫步其間,或舒散筋骨,或誦念玫瑰經⋯⋯

    隨著旭日高升,學員陸續報到,牧靈中心驀地暄鬧起來。第一梯次60名初中生,多是各堂口神父一併載送過來的。孩子不脫稚氣,純真聰穎。中午開幕式時,方確認還有五位修女、兩位修士與我們共同服事!

    報到從收手機開始,得先下定決心,拋卻世俗,只與耶穌同在。從神父祝禱、學員宣誓、相見歡、隊旗隊呼⋯⋯一個下午下來,學員兒已是水乳交融,默契十足了。上課教室十分寬敞,座落於聖母院落旁。課程的安排動靜相宜,最固定的莫過早上六點半的晨間彌撒,及晚飯後的聖歌練唱。孩子們六點起床,更衣盥洗,魚貫進入四樓右翼的小聖堂,念玫瑰經並歌讚天主。待領完聖體,心潔靈淨,方開始一天的生活。而晚飯後從教導晨禱讚頌曲的教室中,不時飄來兩位修士渾厚天成的天籟之音,以及孩子們銀鈴聲般的喜悅歌聲和笑聲。

  由於美娟、錦文已有大陸青少年夏令營經驗,課程規劃起來自是駕輕就熟——先依據明愛會課程章程,再考慮志工教師特長,我們排出:手編十字架、查經比賽、福音戲劇、人際關係、環境教育、兩性教育、手工卡片、以色列祈禱舞等課程。孩子幾乎已是教友,多來自虔誠教友家庭,基本聖言教義頗富基礎,並落落大方,表達清晰,令人刮目相看。
甚至有孩子已將當神父視為一己之宿志。然畢竟年少輕狂,學員日夜相聚,不免生出齟齬,幸而有慈愛的修女姆姆諄諄勸誨,美娟這位小學老師調和鼎鼐,終而,誤解冰釋,而學員直言:老師,我好想辦告解喔。此言讓神父修女們慎重考慮,不只讓學員零星辦告解,也該辦一場集體和好聖事才好。終於,決議在第二梯次高中生營隊的泰澤祈禱中,加上集體告解。

     這真是令人動容的一刻,兩梯次營隊在結業前夕,都舉辦了泰澤祈禱。夕陽時分,修女、修士和孩子們齊聚聖母亭前,鋪上長長紫紅絨毯,擺上滿地白色聖燭,最終點上熒熒燭火。隨著黑色夜幕籠罩大地,小小燭火使勁燃燒出它生命最碩大、最明亮的光芒。泰澤歌曲總是一逕地單純、質樸、反覆吟誦,好似訴說著生命的旋律,本該如是簡潔,就是一種全然的放心和交託,交託給我們的主耶穌!

    高中組泰澤祈禱後的集體和好聖事,更是整個營隊活動的高峰。除了三位未準備好的,其餘六十位學員分為五組,在聖母院落的角落裡,在墨漆般的夜色中,依序排列,輪到告解者就大步向前,直奔神父跟頭前,跪下,細細訴說⋯⋯辦完了告解,感覺如釋重負,回程中又有修女、志工老師們送上愛的安慰和大大的擁抱,至此,人生有一種主內圓滿的俱足,孩子們紛紛流下感恩的淚。

    當然,接著在結業式的傳光禮中,隨著聖燭的交接移轉,孩子們傾訴了依依不捨之情,並期待來日的主內重逢,說著說著又不禁淚眼婆娑了起來⋯⋯


    兩岸文化容或不同,然畢竟同源同宗。此行初訪天津聖堂,有的是熟稔認同,毫無隔閡之感。感謝「台灣明愛會」搭起這座宗教交流的橋梁,我們僅以學習共融之情,探訪天津的主內弟兄姊妹。更期盼在天主大愛中,未來,我們能更緊密的走上這條成聖成德的基督大道!